2025年4月25日至5月1日是第23个全国《职业病防治法》宣传周。
职业健康是指在工作场所内,人们从事职业活动时身体和心理的健康状态。职业健康涉及工作环境、工作强度、工作方式等多个方面,是保障劳动者身心健康、提高工作效率、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。
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,新技术、新材料、新工艺的广泛应用,以及新的职业、工种和劳动方式不断产生,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接触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更加复杂多样,职业暴露人群随之增多,职业健康逐渐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。
了解职业病危害
守护职业健康从了解职业病危害开始。职业病危害因素包括职业活动中存在的各种有害的化学、物理、生物等因素,主要分为粉尘、化学物质、物理因素、生物因素和放射性因素等。
常见的粉尘,如矽尘、煤尘、石棉尘、云母尘等。作业人员长期吸入可导致尘肺病,严重损害肺部功能,甚至导致劳动能力丧失。在矿山、建筑、制造业、水泥生产等行业易发。
化学物质,如铅、苯、汞等。作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接触上述化学物质可能导致急性中毒、慢性中毒,甚至致癌。在化工、印刷、电子制造、电镀等行业易发。
物理因素,如噪声、高温等。长期暴露在85分贝以上的环境中,会影响听力,可致噪声聋;长时间处于高温下,易引发中暑,严重时可危及生命。
相关文章:
太空飞梭项目起火,南宁方特东盟神画:明火05-02
苹果电话会:美国设备“大多数”将来自印度05-02
中国资产爆发!多只中概股大涨,港股猛拉!05-02
运动相机赛道新增劲敌,影石创始人刘靖康怒05-02
加拿大大选结果揭晓:特朗普临门一脚神助攻05-02